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(以下简称“全会”)提出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,增强绿色发展动能。
“两山”理念之于中国,为何如此重要?时间诉说着答案。
今年正是“两山”理念提出20年。20年,从余村到全国再到全球;从矿山治理,到能源转型,再到建设生态文明,“两山”理念引领中国走出了一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,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与生态面貌,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识、指明路径。
从浙江到世界
“两山”理念蕴含着中国探索能源绿色发展转型的成功实践。浙江安吉余村,曾经的“石头经济”让村庄满目疮痍,践行“两山”理念后,当地关停矿山水泥厂,转而依托清洁能源与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,实现了从“卖石头”到“卖风景”的蜕变。
这种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思路迅速在浙江全省铺开。在宁波海曙,李岙村将阳光“披”在屋顶,家家户户把天赐的能源转化为“阳光存折”;在丽水遂昌,储能“小柜子”蕴藏着“大能量”,将峰谷电能巧妙调度;在温州,建成了海岛“风光储氢”一体化示范……一个个案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能源转型样本。
由点及面,由内而外,由浅入深,“两山”理念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行动指南。从三江源输电铁塔上为鸟类搭建的“生命鸟巢”,到库布其“以光锁沙”治理荒漠化,再到格尔木的高原清洁能源基地,一个个实践将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。
从一村到千万村,从浙江到全国,“余村”的故事,正在被重新定义,它不再只是一个地名,而是一种力量。如今,余村模式正走向世界。在国际舞台上,中国基于“两山”理念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全球提供新选择:我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光伏风电技术,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绿色能源项目。这种“不搞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转型路径,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,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。
“‘两山’理念深刻阐明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制约因素,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,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、全球环境基金、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和认可。”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的话极具代表性,他表示,联合国与中国正携手推进气候适应、绿色创新合作,推动南南合作,助力实现包容、绿色、公正的可持续未来,“让我们秉持‘两山’理念,并以此为指引,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指明切实可行的前进方向。”
“两山”理念所蕴含的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、合作共赢的思想,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,建设清洁美丽、绿色低碳、生态友好的世界,贡献了中国智慧。
从“黑色”到“绿色”
“两山”理念的重要实践突破,体现在推动能源发展从“黑色矿山”向“绿色赛道”的根本性转变。
过去,我国能源发展长期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,不仅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,还带来资源枯竭与安全保障的双重压力。践行“两山”理念20年来,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转:全国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05年的23%提升至2025年6月的超过60%,风电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,能源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。在当前社会总用电量中,每三度电就有一度是通过风力、太阳能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产生。
“十四五”前四年,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.6%。尤其是浙江,描绘出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曲线,20年来,其以全国1.1%的土地和3.4%的能耗,创造了全国6.7%的GDP,而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则分别大幅下降38.4%和56.0%,实现了“金线”上扬与“绿线”爬坡的完美双赢。
绿色能源新赛道,我国展现出蓬勃活力。在技术创新驱动下,光伏电池效率突破34.8%,海上风电单机容量达26兆瓦,均刷新世界纪录。如今,我国形成从硅料、组件到系统集成的光伏全产业链,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80%。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不仅带来生态效益,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,2024年我国绿电交易超2300亿千瓦时,绿证交易达4.5亿个,绿色市场机制日趋成熟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能源发展呈现“供应量足价稳”“绿色转型加速”“科技创新突破”“改革持续深化”四大特点,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展望“十五五”,伴随我国公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,能源结构将进一步深度重塑,清洁能源电力将不再是能源系统的“补充”,而是当之无愧的“主体”。产业体系将全面焕新,一个从高端制造、智能网联到绿色基建的庞大产业集群已经诞生,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,将加速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,倒逼传统产业完成一场脱胎换骨的技术革命。预计到“十五五”规划期末,绝大部分新增用电需求将依靠新增的清洁能源发电来满足,清洁能源之光照亮亿万家庭。
随着“两山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,绿色将不再仅是发展的约束条件,还将扮演内生于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,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不可摧的可持续发展基石。
从历史到未来
“两山”理念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,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非但不会阻碍高质量发展,反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。
回看来时路,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,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: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……“两山”理念摒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,深刻揭示了二者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。这一重要理念深刻表明,生态本身就是经济,揭示了“绿水青山”蕴含的生态价值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,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共生关系。同时,“两山”理念坚持保护优先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要求人类必须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让生态环境保护内生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,实现生态增值、产业增效、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,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。
今天,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、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,建成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,以贡献全球1/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“增绿”最快最多的国家,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、重要贡献者。2016年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: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》报告,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。“两山”理念的世界影响持续深化拓展。
20年来,“两山”理念始终与能源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。从最初引导地方摆脱资源依赖,到如今指导全国推进能源转型和体系变革,理论内涵不断丰富。我国能源发展实现了从“被动治污”到“主动转型”、从“局部试点”到“系统推进”的历史性转变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迈向“深绿”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年来,“两山”理念指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的可行路径,重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新模式,坚持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的智慧与力量。
展望“十五五”及更远的未来,“两山”理念必将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共同行动,将“精彩的中国故事”转变为“可行的世界方案”,引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,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能世界现代化,造福世界各国人民,助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