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关注低碳网的朋友们,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:我们的新书《零元实现碳中和》即将在本公众号上连载!!
有关这个话题,想写很久了。从事低碳、能源行业这么多年,我有时会不禁思考一个问题:碳中和到底是每个公民的个人责任还是国家之间博弈的筹码?碳中和作为人类自救的手段,到底是一种垂死挣扎,还是一种新文明光复的前兆?
最终,我找到了一个不像答案的答案:碳中和是一种介于“集体生存”与“制度演化”之间的中间态,一场没有裁判、没有终点的“协议式革命”。
换句话说:碳中和真正的标的物,不是“吨”,而是“信任”;不是“温度”,而是“治理”。
这份思考不是凭空而来。这些年看着全球气候治理在共识与分歧中推进,看着不同国家在减碳目标与发展需求间寻找平衡,愈发觉得这场关于 “碳中和” 的讨论,需要一个更贴近现实的注解。
2020年,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“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”此后,“双碳”便进入大众视野。
我们自己身处这个行业中,也在不断学习,慢慢改变,但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:翻遍市面上的资料,大多是对双碳理念的解读或是政策的梳理,却很少有一本能落地的 “方法论”。正因为这份 “空白”,我们决定动笔写《零元实现碳中和》。
本书显著区别于大部分书籍,不仅内容全面,而且围绕 “零元” 这一核心,手把手指导大家如何低成本甚至零投入实现节能减碳的目标。
具体来说,本书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:
稀缺内容多,填补市场空白:别人很少涉及的 “硬核内容”,像物联网数字底座、万物互联、智慧平台、AI在双碳和节能领域的具体应用等,我们都详细拆解,让技术不只是 “纸上谈兵”。
节能技术全,覆盖多领域需求:不泛泛提 “节能”,而是针对不同场景给专属技术方案。从工业制冷机、空压机、蒸汽系统,到学校、楼宇、酒店、园区,再到家庭照明、个人碳积分,几乎覆盖所有常见场景,企业节能技改或个人低碳生活都能找到适配方案。
案例数量足,实操性拉满:全书贯穿大量真实案例,数字工厂、零碳园区、智慧楼宇、绿色校园、智慧酒店等,所有内容均经实践验证,无空泛理论,新手也能照案例落地,真正实现 “从知道到做到”。
书中还有很多精彩内容,等待大家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细品。
目前,这本书即将在低碳网公众号正式连载,希望能给每一个想参与双碳的人,一份看得见、用得上的参考。
千瓦科技公众号
千瓦科技视频号
用手机微信扫一扫
您所计算出的排碳量为: kg
为了抵消 您的碳足迹,需种树
棵